大明: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 第四十七章 施耐庵死于洪武三年!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
最新网址:www.xbiqugu.net
    望着身前这嫩绿的稻苗,朱元璋心中五味陈杂,看向夏之白的眼神充满复杂之色。

    作为真正下过地的皇帝,他自然是认得出来,夏之白递过来的是真正的稻苗,而非是很多官员根本认不清的稗子。

    只是这稻苗比其他稻苗要高产这么多?

    他有些不敢信。

    只是看了眼左手握着的沉甸甸土豆,心绪一下沉默了。

    一时间。

    他有些不敢去接了。

    只感到这一株稻苗重如千斤。

    夏之白道:“陛下,拿着吧,这是你应得的。”

    “只不过我希望这株稻苗是陛下亲自去种下,而非又像过去一般,只是走个过场,亦或者让大臣代劳。”

    “作为最亲民、最懂得民生疾苦的皇帝,十八年在位,真正下到田间地头的次数,竟是屈指可数。”

    “这不应该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深深的看着夏之白,第一次,他感觉看不穿眼前这个年轻人。

    他没有立即去接,只是好奇的问道:“你对咱如此不满,为何还要把此等神物,交到咱的手中?”

    他的确很费解。

    夏之白笑着点了点头,又摇了摇头道:“我的确对现在的陛下,有很多很多的不满。”

    “设百官为家奴,视国库为私产,以一人之心,夺万民之心,任由子嗣在地方为恶四方,大兴土木,无一举真正念及与民休养生息。”

    “以至上下臣民都战战兢兢,唯恐无端惹怒陛下,遭致灭顶之灾,耗尽民财,天下不治,民生困苦。”

    “但有一句话却是对的。”

    “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,再完美的苍蝇也终不过是苍蝇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过去是有过丰功伟业的帝王。”

    “再不济也是帝王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一愣。

    他笑了笑,伸手接了过来。

    夏之白继续道:“大明立国时,陛下励精政事,驱逐胡虏,几致太平,汉地何其幸也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陛下开创的大明,本该是中原大地,继汉唐之后,又一个辉煌鼎盛的繁荣之国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这一切,随着陛下坐稳天下之位,就开始变了,陛下沉迷于私相内斗,争权夺利,穷尽天下之欲,而不足为其家族长乐。”

    “自此。”

    “本该扶摇直上的天下陡转直下。”

    “明之长盛已不复存在。”

    “人心似水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水是往下流的,而人心,总是高了还想高啊。”

    “然陛下忘记了。”

    “权利只是实现理想的工具。”

    夏之白轻叹一声,话语停顿了一会,神色复杂的看着这位背脊已有些佝偻,脸上布满皱纹的老者。

    朱元璋垂着头,眼里只有那嫩青的稻苗,对这几句话似是充耳不闻。

    夏之白轻声道:“当年陛下是何等意气风发、雄图大志啊,虽出身贫寒,却依旧能坚定的说出‘兄弟们,咱们一起打下個大大的天下’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当陛下即位后,当年的那股锐气跟锋芒渐渐不见了,变得骄傲自满,还带着一些傲慢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本淮右布衣,天下于我何加焉?!”

    “终不敌当年的意气风发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恍惚间好像一下子回到了当年的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的霸气时候,眼中满是怀念跟唏嘘。

    “而今,哈哈。”

    “只怕已渐渐变成了,老伙计们,切莫怪罪于我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,你老了。”

    夏之白神色复杂的看着朱元璋,心中是感慨万千,再英姿雄发的人,也终敌不过岁月啊。

    “陛下不仅是人老了,你的心也老了,变得顽固,变得固执,变得不思进取,变得害怕改变,更变得不敢去面对一些惨淡的真相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的陛下,你只愿活在为人恭维为人讨好,甚至是自己给自己精心编造营造的天下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那是真的吗?”

    夏之白摇头道:“不是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年年说爱民,但立国十八年,陛下真正去到田间地头有几次?就连勉励农事,都开始由大臣代劳,连点样子都不装了,这样的帝王,跟过去的你,相差太多了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可知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天下很多人,依旧对陛下是崇敬一生的,也始终对陛下无限的感激感恩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陛下,伱觉得自己真的担得起这些崇敬跟感激了吗?”

    朱元璋张了张嘴,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出口,只是沉默着。

    “一个朝代的万代。”

    “从不是一个皇帝能够承载的,更不是一个姓氏能承载的。”

    “而是天下的黎明万方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的大明天下,一眼便能望到头,毫无生机,死气沉沉。”

    “亦如王朝末年。”

    “夏之白,你够了!”朱标面露愠色,当场怒喝出声,他身为人子,岂能一而再的容忍夏之白这么羞辱自己的父皇,羞辱大明?

    “让他说。”朱元璋抬手。

    制止了朱标的责怪,听到夏之白这些话,如今的他,并没感到动怒,反而显得很平静。

    夏之白重新回到牛车旁,翻了翻土豆植株盖住的地方,从中取出了一本封订的很严实的书。

    他将其交到了朱元璋手中。

    朱元璋目光一挑,有些不明白,夏之白这是何意?天下的书籍,还能有他没有的?

    他低眉看了过去。

    水浒传!

    朱元璋眉头一皱,一脸茫然,他并没听闻过这本书。

    夏之白道:“这是天下动荡之际时,一位叫施耐庵先生做的小说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抽空可以去看看,或许会有另外感悟,对于这本小说,在我看来,最妙之处就是造反有理,但这本书最好的地方,就好在投降招安。”

    “而这位施耐庵先生的人生轨迹跟陛下的大多数时间重合。”

    “他死在洪武三年。”

    听到夏之白的话,朱元璋脸色微变,神色带着几分警惕跟不安。

    作为一个政治生物,仅从这三两句,就听出了一些意味。

    他是造反出身,所以对造反有理这句话,从内心深处是认同的,但作为皇帝,他对这句话是深恶痛绝的。

    还有投降是什么意思?是在嘲讽自己最终投降妥协了?

    朱元璋目光阴晴不定,望着书面上的《水浒传》三字,难得的露出了一抹惊慌跟沉重。

    甚至还有一抹强烈的杀意!

    他感到了不安。


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:http://wap.xbiqugu.net,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,无广告清新阅读!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