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: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 第六十八章 草民认为大明缺人才!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
最新网址:www.xbiqugu.net
    李善长盯着夏之白,目光冷冽。

    他已渐渐理清了,自己的弟弟之所以有此遭遇,多半是夏之白害的。

    因为夏之白没有在榜单上,又拿出了这么多惊世的东西,若是不给予名次,怎么都不对。

    这岂不是说陛下有眼无珠,朝廷识人不明?而朱元璋是不会承认自己错的,那就一定得有个人出来顶事。

    自己弟弟就遭了无妄之灾。

    一切都是因为夏之白。

    若不是他,自己弟弟怎么可能举族被流放?

    李善长眼中满是怨恨。

    他对朱元璋也很是不满,自己早早跟着朱元璋,为大明立下了这么多功绩,结果自己弟弟就犯了这么点小错,就被治罪,太过荒唐了。

    尤其对他自己儿子却那么纵容。

    更是荒唐的可笑。

    不公。

    又如何服人?

    这天下是靠着他们打下来的。

    面对着百官投来的目光,夏之白面色平静。

    对于这些立国功臣,夏之白是有一定敬意的,但也仅此而已。

    他要做的事,注定要与很多人为敌。

    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!

    他从来到应天府那一刻起,便将生死抛于脑后了,虽然几经波澜,最终还是如愿的站在了这里。

    他的心已激荡起来。

    相较于夏之白的平静,其他人则没有那么淡定,很多面色一窘,甚至身子都被注视的紧张起来。

    面对着这些开国功臣,面对着这些朝廷重臣,他们虽然也很想淡定,但身体却是不支持。

    这一幕,自是落入到很多大臣眼里,一些武将,更是毫不遮掩的显露着鄙夷之色。

    文人,终是上不得台面。

    没多久。

    就听到一道尖细的声音传来。

    “静!”

    “陛下驾到,百官肃静。”

    这道声音一出,全场瞬间鸦雀无声。

    百官垂首。

    很快,一道身穿五爪龙袍的中年男子,就迈着龙行虎步来了。

    朱标紧紧跟随在身边。

    百官觐见。

    朱元璋豪爽的抬手,道:“众卿平身,今日是咱大明新科的殿试,咱大明立国已有十八年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第二届科举。”

    “虽然这次科举虽有些波折,但都不算事,好事多磨嘛。”

    “咱倒不觉得有什么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很豪迈的开口,显得很是大气跟豁达,他看向下面的进士,满意的点点头。

    “这次科举为咱大明选出了不少的人才,广纳贤才,任贤使能,也是朝廷之本职。”

    “五湖四海皆为大明所用。”

    “国家才能昌盛。”

    “暴元无道,对咱华夏子弟,多是排挤,不仅不给高官,更是分为下等,简直是倒行逆施。”

    “咱大明就不一样。”

    “咱不仅要用,更要重用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咱用人一向不拘一格,尤其喜欢搞五湖四海。”

    “咱刚起步的时候,就下诏:诚虑有隐居山林或屈在下僚者,其令有司悉心推访以闻。”

    “咱当时想的很简单,就是网络尚未出仕或沉沦基层的人,想着将天下贤才一网打尽。”

    “咱也的确如愿了。”

    “得了朱升、刘基、李善长等谋士,为咱是大开视野,为一统天下,恢复中华奠定了基础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咱最初的用人之道。”

    “大明立国后,咱感觉过去的用人太拘束了,不够大方,也难以吸纳到足够多的治国良才。”

    “咱又颁布了一道诏令。”

    “朝廷悬爵禄以待天下之士,资格者,为常流设耳,若有贤才,岂拘常例?”

    “凡是有大才之人,咱都不拘常理的重用,破格提拔,就是不想浪费人才。”

    “按照往常情况,这次的会试第一落不到夏之白头上,但咱就是不拘一格。”

    “咱认为他对大明有功,而且是大功,献上如此利国神物,足以让咱大明活人千万,让千万百姓受益,所以咱特意提拔其为第一。”

    “凡大明子民,德才兼备之人,都可为朝廷效力,为咱效力。”

    “咱都一视同仁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无规矩不成方圆。”

    “咱是要重用你们,但咱大明朝毕竟家大业大,不能再想以前那么随心所欲,得先立好规矩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目光一沉,眼神微不可查的扫了夏之白一眼,这才继续道:

    “咱不是那些蒙古人,只知道蛮横的欺压,咱不一样,咱要定下一些章程,让大明的士人,有章可依,有章可用,如此国家才能昌盛,天下才能长久,尔等也才能人尽其用。”

    “咱决定。”

    “考中一甲功名的进士,今后都授翰林院修撰。”

    “考中二甲一下功名的进士,择优授予翰林院编纂、检讨等官职,品级从正五品到从七品不等。”

    “朝廷毕竟跟地方不同。”

    “咱的确很想直接使用,但咱也得先让你们熟悉一下朝廷情况,所以你们都会在翰林院待上几年。”

    “等了解清楚,在委以重任。”

    夏之白微微颔首。

    进士亦有差别。

    他若没记错,朱元璋对进士有过细分,进入翰林院的进士,分配到承欶监、六科的进食,统称为庶吉士。

    分配到六部、督察院、通政司、大理寺等实务部门的,依然称进士。

    而那些年轻、能力不足、阅历浅薄等因素,没有分配工作授予官职的,则称为‘观政进士’。

    相较而言,观政进士地位最低,进士的实权最大,庶进士的地位最清高,不过朱元璋有一点很好,就是不限制前程,没有高下之分。

    朱元璋用人很开放。

    大开大合,五湖四海都用人。

    只是如今的天下,太过注重圣贤书了,道理道理,如今只讲道,却失了‘理’。

    这是天下的缺失,也是大明的缺失。

    当补齐。

    而且翰林院目前只相当于一个秘书处,虽然前途光明,但不是夏之白想去的。

    他也不愿在其中熬数年。

    夏之白站了出来。

    当看到夏之白站出来时,朱元璋脸色猛地一沉,眼神一下变得阴翳,朱标也脸色微变。

    其他人也面露惊色。

    夏之白拱手道:“治天下惟以用人为本,其余皆枝叶事耳。赏善不遗匹夫,聚天下贤才为大明所用,非豪杰雄主,超凡心胸者不可包容。”

    “草民以为善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用人不拘一格,也不局限于三门,即家门,学门,公门,而是海纳百川,只是臣认为还不够。”

    “人事即政治。”

    “五湖四海,任人唯贤,用人关乎事业传承,江山永固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之雄心,日月可鉴。”

    “而陛下出身草莽,以匹夫之身,坐拥天下。”

    “此天下之幸也。”

    “更是中华大地之幸也。”

    “然当今世道有缺,草民以为大明不缺贤才。”

    “缺人才。”

    “缺经纶济世的人才。”

    “更缺编织道理、经天纬地的大学士,草民以为,朝廷应当及时补齐缺漏。”


手机站全新改版升级地址:http://wap.xbiqugu.net,数据和书签与电脑站同步,无广告清新阅读!

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,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